回望百年,每一次搏击风浪的碧海上都饱含着远航的宏愿;畅想当下,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脚步中都激荡着青春的旋律。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时光不老,青春正好。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涌现出一批在科研创新第一线、智库建设最前沿建功立业的青年专家们,为中国石油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能源展望》报告首次以2060年为着眼点,从世界和中国两个维度,聚焦碳中和目标,系统探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趋势与路径。”这是在中国石油集团2021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发布会上,与会嘉宾们的点评发言。
团队成立伊始,经研院各研究所的中青年专家们汇聚一堂。虽然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都没有做展望的经验,与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存在一定差距。主创团队负责人王利宁和记者说:“大家之前都没有做展望的相关经验,业务熟悉度也不够,做起来是没有底气的。”
团队成员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意见不一致时,大家勇于表达观点、坚持立场,与专家们反复讨论、核实观点,最终达成一致。经过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不仅报告的质量稳步提升、重点问题更突出,小组成员的信心更强了,默契度和信任度也提高了不少。2020年,团队成功以集团公司名义发布《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
石油市场研究所的龚金双老师是团队的“大家长”,团队一点一滴的变化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小组成员比较年轻,一开始对市场历史发展的理解还有些差距,但是年轻人的业务能力很强,通过不断学习研究,现在的工作越来越娴熟,报告的高度、深度和广度逐步的提升。”
2020年一季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暴发,国际油价动荡起伏,成品油销售大幅缩减,成品油库存急速上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经研院作为智库单位,为集团企业来提供及时的市场形势研判及热点难点专题分析材料。小组成员任劳任怨,主动承担了大量研究工作,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每周7天参会发言,为集团公司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贡献了经研院智慧。
同年二季度,团队所在党支部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月”主题活动,大力鼓励青年人创新,推动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和高频数据的研究方法和模型。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攻关,10余项模型方法和指数体系上线月顺利通过验收。实验室建成以来,国家部委和集团公司领导曾多次到访参观,对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好评。能源展望团队通过创新实实在在地把软科学做硬了。
时光飞逝,陈嘉茹仍记得初来经研院时的新鲜与好奇。“我感觉院里像学校一样,对待年长的同事也是以‘老师’相称,年轻的同事之间相处的像同学一样,简单而又愉快。”转眼间,陈嘉茹已经工作了11个年头,她也成了年轻人眼中的“老师”。
陈嘉茹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律硕士专业,进入经研院后,在发展的策略研究所从事能源政策研究工作。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导致全球出现“退核潮”,需要出一份紧急的石油情报。接到任务的陈嘉茹加班加点查阅了主要国家的核电装机及拟退出的装机量,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数据表。第二天她把报告交上去的时候,领导说道:“小陈身上还是有一股石油精神的,能认真地对待一篇石油情报,不是局限于翻译,还能拓展到原始数据,做到尽善尽美。”正如领导所说,陈嘉茹在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严谨、勤奋、求实等优秀品格的同时,也融入了年轻人的创新与活力。
能源政策研究岗位的工作范围广、研究点分散、学科交叉性强,几乎每一项课题都是新任务、新挑战。陈嘉茹积极探索PBL(Problem-basedLearning)工作模式,以主动学习带来研究的突破。2020年,陈嘉茹担任集团公司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项目的课题长。拿到课题后,她大量阅读了党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的全部安排和部署,渐渐理解了国家对于区域发展的战略意图,并与新发展理念结合,制定了可落地、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我是湖北人,做这一个项目的时候正值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城封闭,我不了解什么时候才能解封回到北京,心里有些惶恐。好在能在线上和北京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把课题进度往前推。”封控期间,陈嘉茹带领团队完成全年进度的80%~90%,在2020年6月中期汇报时,因扎实的研究获得了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领导的高度认可。
2021年,陈嘉茹正式从发展的策略所进入智库研究和成果信息部,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化、专班化、专业化团队中的一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她坚持学习习关于能源安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等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调研和专家探讨,深入实际发现“真问题”,并通过“大网络”将高端智力为我所用;坚持思考和写作,挖掘写作议题的底层逻辑,提升打磨能力,为智库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安雨康借调到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俄罗斯中亚处,具体负责中国同俄罗斯、中亚地区、南美地区和沙特的能源合作,筹办了例如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和第十八次会议等多场能源外交活动。
“院里选派年轻人借调到国家能源局工作,我很幸运能被选中。在借调期间,虽然工作强度非常大,但是学到的知识以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国家能源外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从企业层面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在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安雨康通过参与重大外交活动,对能源外交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项重大的外交活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有误。要反复做好各种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最全、最准确的信息,为领导提供好决策参谋。这些不仅体现了国家尊严,更是一种外交礼仪。”
紧张的外交工作,要求工作人需要具备极高的统筹协调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即便是学国际关系出身的安雨康,要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知识、统筹好所有的环节的准备工作,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但安雨康将挑战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作为真正参与过能源外交事务和作能源研究工作的人,主体和视角是不一样的。在参与外交事务中,我通过观察能够正常的看到国家利益的交锋点,知道国家利益的底线在哪里,通过观察获取的第一手信息对研究是大有裨益的。”安雨康如是说。
经研院作为国家智库和企业智库,研究视角有一定差别。虽然都是研究能源,但是服务的主体却不一样,这就要求安雨康在做智库报告时要找好站位、把握好方向。“作为企业智库,实现集团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是研究的目的;作为国家智库,能源是研究的载体,国家通过能源来实现国家的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所以研究站位一定要比企业层次高,要始终以服务国家利益为最终指向。”安雨康坚定地说。